歷經EMBA每堂課大大小小的報告與作業後,終於到開始要寫碩士論文的時間。如同RPG打完小BOSS之後,真正要進入最終大魔王的關卡了。雖然論文如此之重要,但是EMBA內並沒有專門教撰寫論文的課程,因此試著找尋網路上的資源來學習如何寫好一篇論文。閱讀過數篇討論相關議題的文章後,摘取以下重點筆記。 

       接下來的時間直到年底目標就是將論文完成,努力吧!! 

 

撰寫論文的程序筆記 

 

論文應分為三大部份,緒論、本體、結論。緒論約佔兩章,本體約三到四章,結論約一章。 

緒論 

緒論有四個重點,如下。

提出問題,說明欲研究的主題與問題究竟是什麼?詳細說明問題的背景,界定範圍。還有研究的意義、價值與重要性。特別注意到可以用5W1H的方式檢驗是否一切都很清楚,其中更重要的是WHAT、WHY、HOW這三項。

文獻評論,以歸類(將類似文獻歸於一類)、摘要(摘取各文獻大綱重點,包括研究的年代、研究的方法、研究的對象與研究的結論)、批判(批出別人不足的地方)、建議(未來研究的改進方向)等四個處理步驟,將議題相關的論文說明一遍。找出其優缺點,同時針對它們的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予以批判,進而提出應該採取什麼途徑與方法才是妥適的。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顧過去與前瞻未來。

研究途徑、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,這個論文的關鍵核心,說明我擬從哪個角度切入去探討問題,如何蒐集資料與分析資料。常見的可能有觀察法(研究者在一旁進行研究對象的紀錄,田野調查)、調查法(問卷調查)、實驗法、二手文獻的分析法、歷史文獻的檢閱等等。
注意一定要先決定研究途徑(approach),之後才能決定研究方法(method)。研究途徑應該只有一個,但研究方法可以多樣,以利資料蒐集與分析,加強研究效果。
研究架構是作者對整個研究思考分析的架構,我如何思索該題目的。研究架構有兩個重點,研究架構圖、與相應的文字說明。這部份約2頁篇幅。『創見』與研究架構密切關係,創新的想法必須在規劃研究架構時就植入,否則研究結論難以產生『創見』

論文重點說明,可謂整篇論文的摘要,說明出整個論文的布局,並簡明闡述研究的議題。

 

本體

本體約可分為三到五章,一章約15000字,因此約共45000-75000字左右。

本體的第1章可談論理論或發展史。找出與研究題目有關連的幾個理論,以一段落說明,再挑出一個最感興趣的理論加以討論。並將歷史研究分為若干期。

接著有2-3章可針對該研究題目,緊扣2-3個重點討論。

 

每章應都還是維持緒論、本體、結論的小型結構,而且布局就應該與緒論的研究架構相呼應,使你的文章具備可讀性。

論文的章節架構不宜過於複雜,章與節兩種即可,每章約5節的內容。每章的節數最好相同,不宜有些章是2節,有些章是5節,相差太多。另外將1章控制在15000左右。

每章標題後,應有一段文字摘要本章的重點,本章的功能、重要性與摘要。

每章的最後一節結束後,應該有結語,以利將主題緊扣住。

 

結論

結論包括了研究發現(創見)、研究貢獻、研究限制、建議。

研究發現,論文最主要關鍵的就是研究發現,又稱為『研究結論』或是『研究結論與發現』,撰寫時盡量採取條列式或標題化,提高可讀性。

緒論中的『研究目的』必須與結論中的『研究發現』前後呼應。你的創見應就是當初研究的目的。

研究發現可以找找是否有其他先賢先哲的發現相類似,這樣可以增加你的發現的可信度與客觀性。

研究貢獻,得到研究結論與發現後,它所帶來的效果。口試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你自認為你的研究有什麼貢獻。

研究限制,研究過程中操遇到什麼樣的困難、阻礙與瓶頸,以至於論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。例如抽樣調查的樣本不足,樣本不具代表性,受訪者的回答態度等等。

建議,就學術或實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。對後續研究有何建議,未來可再嘗試何種研究途徑與方法來探討該題目,是否還有哪些據有關聯性的研究題目有待大家來共同探討。

 

其他注意事項與論文撰寫前的準備工作

撰寫論文之前應先做好survey的功課。從近期國際重點會議發表的論文開始閱讀,並參考該篇論文的參考書目與論文的指引,往前推溯閱讀更多的論文。閱讀論文時,先看摘要瞭解整篇論文要講的主題是什麼,再決定是否需要詳細整篇閱讀,議題偏離較遠的論文只需看完摘要後,跳至重點部份進行摘要擷取,議題相近的則應整篇詳細閱讀,並同樣進行摘要。詳細閱讀的論文應至少30篇以上,只看摘要的論文也應有30-50篇才足夠。

所有被你選中閱讀的論文,應整理出詳細的清單來,這也做為日後自己論文最後的參考書目與論文的清單。而這份詳細清單也應於survey完成後的階段提供給指導教授參考,讓他來確定你是否已經閱讀過足夠且相關的論文與書籍了。

 

文章格式

『555』法則是每章不超過5節,每節不超過5段,每段不超過5行。『555』法則可以讓你的文章整體閱讀性提高。

引用他人的意見都必須註明,附註的文字安放在一段落的末後,或是全文之末,叫做『註解』。每註另起一行,並順序排列。號碼用中文,如(註一)(註二十)(註二十二)

一篇學術論文,文末有『參考書目』一欄是不可或缺得。

新式標點符號,「」用於平常引號,『』用於引號內的引號,«»用於書名,<>用於論文與篇名。

每段第一行第一字前面空兩格,直引原文時,短文可逕入正文,外加引號。如所引原文較長,可另行抄錄。第一行之第一字空四格,第二行起空兩格。

註釋內之引用文獻第一次出現時,列舉全部出版資料,第二次以後出現可以用簡單方式。中外文並存時,依中文、日文、洋文順序。專著需先列著者姓名,次列書名、出版地點、出版書局、出版年份、版次、頁碼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o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